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协同推进

    信息发布者:章仁宗
    2020-08-03 14:44:34   转载

    杨优芳 冯爱芳 毛 慧

    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

    从2015年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指出要推进和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指向,特别是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决定了农业弱质性的特点,导致资源和资本向二三产业及城市集聚,农业陷入困境,农村陷入凋敝,就农业抓农业已经不能挽救农业的凋零,农业必须引入二三产业,充分拓展农业功能,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促农业新生;农村三产融合是打通乡村振兴脉络的重要手段。当前临海市的农业同样呈现了弱质性的特征:生产的弱质性、分配的弱质性、交换的弱质性和消费的弱质性。这些特征决定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难以获得平均利率,更难创造超额利润。因此须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以新的商业模式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以此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力量,保证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目的通过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重新排列组合,推进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改变,促使一二三产相互融合,为农村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打下牢固的基础。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承载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农村三产融合是产业兴旺的出路,而产业兴旺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所以农村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农村发展、国家战略、国际经验存在着三重维度价值取向上的趋同。因此,研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于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农村三产融合,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趋势,它对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城乡要素的流动以及农民就业和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种资源要素、多种机制、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在协同主体、协同基础、协同动力、协同引擎、协同保障五个方面稳步推进,实现农村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内在统一。

    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关联

    (1)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产业兴旺的出路。一是拓展了农业和农业新业态产业的发展空间。二是产业延伸与融合,提供农业领域更加广阔的创业创新机会。三是实现农民本地就业,促凋敝的乡村复兴。

    (2)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一是产业兴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是粮食和农产品的基地和源泉。二是产业兴旺可以提供给农民更多就业机会,促农民增收。三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集聚乡村资源要素,优化现有产业布局。四是为农村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

    (3)农村三产融合过程所产生的作用。一是“三链”闭环。农村三产之间不断的衔接和延伸,最终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链”的闭环,促使存量产业、业态的调整重组。二是农村三产融合渗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三是促使新技术不断渗透农业,指向农村发展的绿色生态理念。

    三、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1)三产关联度小,产业融合层次低。三产业融合链条短。存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功能拓展力度不足,二三产业的发展潜能挖掘不深,不能充分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农产品仍然以原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农业多功能性没有深挖,不能使各个产业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功能,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过程中的效益最大化。

    (2)产业融合利益联动机制松散。当前,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多表现为订单收购、订单加价收购,而对于利益联结性较为规范与密切的股份制合作方式,农户与企业往往难以达成一致,而且,在一二产业联动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也不够紧密,使得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3)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有待培育。受动植物生长周期决定,农业投资期长,由于三产融合型发展,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都集中于同一经营主体。这就要求农村产业融合经营者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融资能力,但单纯的农户并不具备发展农村产业融合这一项目,故此,只有新型经营主体才是最适合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力量,但,目前,新型经营主体比较缺乏且能力不足,仍需积极培育。

    (4)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滞后。一是产业园区存在水利、交通设施不够完备。二是休闲类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处于初级阶段。三是循环类园区缺少一体化设施,不能有效实现相互促进循环发展。

    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协同途径

    (1)协同主体:培育农民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和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是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业群体。培育能代表广大农民意愿的农业群体,既能保障农业的粮食生产功能,又是参与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他们有积极性也有能力代表留守农民,向政府表达对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促进农民与政府之间的高效良性互动。政府应推动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的成立,鼓励中坚农民成为农业合作组织的核心,带动其他小农户,互助合作,保障农民和农业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推进更多土地流向职业农民。对职业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给予更多的保护,才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稳定农村社会结构。三是发挥外来工商资本的作用。利用外来资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便于更多新的经营主体能安心农村、流向农村,也可推动农业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推进规模经营,利于乡村环境整治、生态发展。

    (2)协同引擎:科技创新渗透农业,引领生态发展

    一是科技渗透农村三产融合。其一是打造科技人才队伍。打造乡村科技信息人才队伍。农村拥有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高效接受新政策、新技术、新思路、新商机,进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农业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其二是引导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研发。一方面,集中公共科技资源。在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等方面凸显政府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战略导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城市私人资本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突破土地、人力、资本等农业资源约束瓶颈,提升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渗透和融合的力度,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三产融合,高效振兴乡村。

    (3)协同基础:打破行政、产业空间,实现共享

    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均要求突破行政空间约束,促使生产要素跨区域跨空间流动,实现“开放”和“共享”。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由技术共享带动产业间劳动力、组织模式、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流动。

    一是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和共享。一要完善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农事体验和乡村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农田、林道、河流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跨区域融合发展密切相关的乡镇公路等基础设施。二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商贸、供销、邮政等环节效率。三要实现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实现区域千兆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提高农业生产及加工等技术共享和传播的迅捷性。

    二是农业和其他行业实现跨界融合。其一是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在产业技术创新上融合。其二农业和其他产业在组织及管理上融合。其三是共用平台。

    (4)协同保障:加强农村三产融合的顶层设计

    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进复合型人才。其一是培养和引进农业生产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二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加强农业人才管理和培训。

    二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一是加强物流、仓储设施建设。二是推进农村交通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

    三是保护本土农民利益,合理控制外来资本过度进入。一是突出本土化特色。一个地方产业融合必须昭显特色,做足本土优势。二是保护农民利益。使农民在农村产业融合中分享到切实的利益。

    (5)协同动力:推进多要素联合发力,促进三产融合

    一是提升产业关联度,推动多要素融合。其一是推进技术、信息、服务、资金融合。其二是推进农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坚持以文促农、以旅促农原则,把农业注入文化内涵。其三新业态推动融合。以新经济新业态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进程。

    二是提升技术创新的渗透度。一是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二是提升产业融合信息化程度。三是以科技粘合各要素深度融合。

    三是加快农业新业态推进。一是深入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二是丰富产业融合模式。三是扩大产业融合的覆盖面。

    四是细化产业支持政策。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优势。

    2020年台州哲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GHY12),作者单位:临海市委党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